在工业蒸汽系统中,蒸汽减压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能够将蒸汽管道的进口压力减至所需的出口压力,并保持出口压力的稳定。然而,长期使用过程中,蒸汽减压阀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,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。作为阀门领域的知名品牌,泰科阀门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,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蒸汽减压阀的故障判定和处理方法。
下游压力太低
检查上游蒸汽阀是否已打开,同时确认过滤网是否干净。为便于调试和故障诊断,上游应安装压力表和过滤器。若蒸汽未通过减压阀,可能导致下游压力低。
查看导阀内调节弹簧是否断裂,若弹簧损坏,会影响导阀的正常工作,进而无法有效调节压力。
检查导管组件或过滤网是否被杂质堵塞,外置导管是否被折瘪。这些问题可能阻碍蒸汽的流通,造成下游压力不足。可拆下活接头螺母并吹洗杂质来解决。
确认导阀推杆长度是否合适,推杆太短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阀门,影响压力调节。
检查减压阀内是否进水。若有冷凝水进入减压阀,对于膜片先导式减压阀,会使主阀隔膜室内积水,膜片无法变形膨胀,主阀打不开,蒸汽无法通过;对于活塞先导式减压阀,会使活塞上方积水,无法推动活塞向下动作,导致主阀关不下去或压力上升。
有可能是主阀膜片破裂,此时蒸汽无法正常被控制,导致下游压力异常。
来汽流量不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。当实际耗汽量远远大于来汽量时,会导致压力低于设定压力。需检查上游压力是否正确,若偏低,阀门流量将减少,在满负荷情况下无法保证下游压力;同时检查后端负载是否增大;还要排查在满负荷情况下压力下降,是否是因为上游阀门堵塞、上游管道口径过小,或者选用了小于管径的阀门(如截止阀和过滤器),造成间接节流;此外,蒸汽湿度太大也可能影响压力。若下游压力还是太低,可能需要安装更大的阀门。
下游压力太高
检查旁通阀是否泄漏,旁通阀泄漏可能使蒸汽绕过减压阀直接进入下游,导致压力升高。
同下游压力太低的情况类似,需确认减压阀内是否进水。进水会影响减压阀的正常工作机制,导致压力调节异常。
当下游压力管堵塞或设备停机时,压力可能会憋在管道内,使压力升到与上游压力相同。
检查导管组件或过滤网是否被杂质堵塞,外置导管是否被折瘪。这些问题会影响蒸汽的流通和压力调节,可通过拆下活接头螺母并吹洗杂质,清理过滤网来解决。
查看导阀膜片是否严重变形或破裂,这会影响导阀对压力的控制能力,导致下游压力升高。
确认导阀或导阀阀杆是否被卡住,若卡住,导阀无法正常工作,压力调节也就无法正常进行。
检查主阀是否能与主阀阀座接触密封,若有杂质进入,可能导致主阀密封不严,使压力升高。
若杂质进入导致活塞被卡住,可在减压阀前安装过滤器来解决此类问题。
检查导阀是否能与导阀阀座接触密封,密封不严会导致压力调节失控。
减压阀后压力不稳定
如果使用的是直接作用式减压阀,出口压力可能会随着入口压力的波动而波动。这种情况下,可考虑使用先导式减压阀,先导式减压阀能更好地稳定压力。
减压阀与后端气动控制阀之间的距离太短,可能造成压力波动。一般建议两者间距至少 1M 以上。
反馈导管与减压阀的距离太近也可能导致压力不稳定。通常要求间距至少 1M 以上,且导管必须装在控制阀之前。
主阀密封面被蒸汽冲蚀造成泄漏,会导致压力偏差大且不稳定。长期受到蒸汽冲刷,密封面可能受损,影响压力控制。
导阀密封面被磨损冲蚀后泄漏,同样会导致压力偏差大,不稳定。
活塞和活塞缸之间因磨损间隙增大,会造成泄漏蒸汽,导致压力不稳定。
弹簧变形或使用时间太久后力量不够,可能使减压阀无法关闭,从而导致压力不稳定。
减压阀选型过大,也可能导致压力不稳。选型过大时,阀门在调节压力时可能无法精准控制,造成压力波动。
当减压比太大,当下游压力小于上游压力 10% 时,压力波动通常较大。
外部泄漏:查看减压阀的阀体、连接部位和密封处是否有蒸汽泄漏。若在阀体外表面、法兰连接处或密封填料处发现有蒸汽渗出,可能是密封件损坏、阀体破裂或连接松动等原因造成。例如,密封填料老化或磨损会导致阀杆处泄漏,这是减压阀常见的外部泄漏原因之一。
内部泄漏:对于一些可以检测流量的系统,当减压阀关闭或处于小开度状态时,若下游仍有较大蒸汽流量通过,可能存在内部泄漏。内部泄漏可能是由于阀芯和阀座之间的密封不严,或者是内部通道的磨损、腐蚀等原因导致。
主阀活塞卡住:活塞是减压阀的关键部件,依靠进口压力驱动活塞向下动作。当活塞卡住不能上下动作时,会出现不同状况。若活塞卡在最上方,主阀芯无法打开,导致压力无法上升;若活塞卡在最下方,主阀芯无法关闭,阀后压力会上升,直至和阀前压力数值一样(当减压阀出口关闭时,阀后会有压力上升,少许内漏属于正常情况);若活塞卡在中间位置,转动调节螺钉时,阀后压力无变化,恒定在一个数值,阀后压力既不能上升也不能下降。
导阀芯卡住:导阀芯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,若有杂质进入,可能导致其卡滞。在调节螺钉无法改变阀后压力的情况下,需要先查看活塞的位置,因为活塞卡住的可能性相对更大。若活塞正常,而导阀芯无法运动,则表明导阀芯已卡住。
内部导流孔堵塞:一旦内部导流孔堵塞,减压阀将无法正常调压。
下游压力太低
若上游蒸汽阀未打开,打开阀门;若过滤网堵塞,进行清洗。
导阀内调节弹簧断裂时,更换新的调节弹簧。
导管组件或过滤网被杂质堵塞,外置导管被折瘪时,拆下活接头螺母吹洗杂质,修复或更换被折瘪的导管。
导阀推杆太短时,调整推杆长度或更换合适的推杆。
若减压阀内进水,对于膜片先导式减压阀,可在减压阀前 3 米以内安装汽水分离器,若未能安装汽水分离器,至少需要安装一组自由浮球式的疏水阀,且疏水阀后必须加装止回阀(若冷凝水回收),确保正常排水;对于活塞先导式减压阀,处理方式类似。若阀后进水,在减压阀后安装止回阀和疏水阀组,确保冷凝水不会回流至减压阀。
主阀膜片破裂时,更换主阀膜片。
来汽流量不足时,若上游压力偏低,可联系相关部门提高上游压力;若后端负载增大,可考虑增加蒸汽供应或调整负载;若上游阀门堵塞、管道口径过小或选用阀门不当,可清理阀门、更换合适管径的管道或阀门;若蒸汽湿度太大,可采取措施降低蒸汽湿度,如增加汽水分离装置等。若上述方法仍不能解决问题,可考虑安装更大口径的阀门。
下游压力太高
旁通阀泄漏时,修理或更换旁通阀,确保其密封良好。
减压阀内进水的处理方法同下游压力太低时的进水处理方式。
下游压力管堵塞时,清理下游压力管,确保管道畅通;设备停机导致压力憋在管道内时,可通过适当排放等方式降低压力。
导管组件或过滤网被杂质堵塞,外置导管被折瘪的处理方法同下游压力太低时的对应处理方式。
导阀膜片严重变形或破裂时,更换导阀膜片。
导阀或导阀阀杆被卡住时,清理导阀和阀杆,去除杂质,确保其能自由活动。
主阀不能与主阀阀座接触密封时,拆开主阀,清理密封面的杂质,若密封面受损严重,可进行修复或更换相关部件。
杂质进入导致活塞被卡住时,在减压阀前安装过滤器,防止杂质进入,并清理活塞和相关部件。
导阀不能与导阀阀座接触密封时,清理密封面杂质,修复或更换密封部件。
减压阀后压力不稳定
若使用直接作用式减压阀导致压力波动,更换为先导式减压阀。
增加减压阀与后端气动控制阀之间的距离,使其间距达到 1M 以上。
调整反馈导管与减压阀的距离,使其间距至少 1M 以上,并确保导管安装在控制阀之前。
主阀密封面被蒸汽冲蚀泄漏时,若磨损较轻,可对密封面进行修复;若磨损严重,更换主阀密封件或主阀。
导阀密封面被磨损冲蚀泄漏时,修复或更换导阀密封件。
活塞和活塞缸之间磨损间隙增大时,根据情况更换活塞或活塞缸,或对相关部件进行修复。
弹簧变形或力量不够时,更换合适的弹簧。
减压阀选型过大时,重新选型并更换合适口径的减压阀。
减压比太大时,可考虑采用多级减压等方式,降低每级的减压比,使压力更加稳定。
外部泄漏:密封件损坏时,更换密封件;阀体破裂时,根据情况修复阀体或更换整个阀门;连接松动时,紧固连接部位的螺栓等连接件。
内部泄漏:阀芯和阀座之间密封不严时,清理密封面杂质,若密封面磨损或腐蚀,修复或更换阀芯和阀座;内部通道磨损、腐蚀时,对磨损或腐蚀部位进行修复或更换相关部件。
主阀活塞卡住:拆开上下阀盖,将活塞位置清洗干净,去除杂质。重装时活塞环开口要错开 90° 以上,确保活塞能正常运动。
导阀芯卡住:拆开导阀,清理杂质,确保导阀芯能自由运动。
内部导流孔堵塞:拆开减压阀,清理导流孔内的杂质,恢复导流孔畅通。